Search


在1984年3月4日,一位18歲的美國女孩Libby Zion因為發燒進入了紐約醫院急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在1984年3月4日,一位18歲的美國女孩Libby Zion因為發燒進入了紐約醫院急診處,由一位實習醫師診斷與治療。在隔日早上卻不幸的往生。她的爸爸Sidney Zion是一位記者,從此邁向了十年的訴訟之路。

Zion先生的主要爭議點在於,第一,一家教學醫院怎麼可以放任實習醫師自行看診與治療,而沒有由資深醫師給予好的支援?第二,一位醫師怎麼能連續工作那麼久,以至於無法清楚掌握病患的過去病史與用藥史,因而給予病患會與過去用藥發生嚴重交互作用的藥物,而這可能是造成病患死亡的原因。

1995年2月最後審判結果,法官判定病人自己與醫院對病患的死亡都要付相同的責任,並且判決醫院必須支付37萬5千美元的賠償金給家屬。雖然個別醫師全身而退,但是在最終判決前,一家有線電視業者連續報導了41天,讓全美國民眾看到了自身的醫療體系竟然如此不顧病患的安全,既沒有給初學者很好的支援,又讓醫師嚴重超時工作。

美國醫師界的聲望因而大受打擊。在判決書中,美國法官也建議應該實施醫師工時限制。由於為人父的Zion先生的十年努力,最後終於促成了全美國實施住院醫師責任工時制度,造成美國醫療的轉型,也因而促進了全國病人的安全。

期待台灣也能有為了真理而奮鬥不懈的Zion先生,更期待有如同紐約的英明法官;當醫療不幸發生時,能努力地去改革制度與追究系統責任,畢竟在不良的制度之下,第一線醫護工作人員與病患都同樣是受害者;改變體制才能避免重蹈覆轍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Patty Chou,以撰寫診間故事「大醫院小故事」起家,爾後除醫療時事外,同時也關心科普、教育與身心健康等議題。
View all posts